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

巴菲特的“滾雪球”投資方式

在華爾街一片恐慌的日子裡,有人又為巴菲特出版了最新傳記:《滾雪球——沃倫·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》。書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:“人生如滾雪球,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山坡。”

濕雪,指的是在合適的環境中投入能不斷滾動增長的資金。長坡,指的是能讓資金有足夠的時間滾大變強的企業。巴菲特也似乎總能找到“很濕的雪”和“ 很長的山坡”。近期巴菲特又開始逆勢加倉買股票了,GE、高盛、比亞迪等公司都成了他獵取的目標。顯然,巴菲特已經把當前全球性的金融風暴,當成了很濕的雪。我們又彷彿看到,在漫天飛雪中,巴菲特已在笑傲風雪,準備著滾雪球。巴菲特的行動,雖然各界人士看法迥異,但我們覺得他在全球金融風暴中亮麗的身影,至少給了我們這樣幾點啟示:

一、在風暴中要有獨特的投資視角和投資方式。今年以來,華爾街淒風慘雨,金融風暴愈演愈烈,全球股市風聲鶴唳。可就在這個時候,手持443億美元現金的巴菲特出手了,在收購高盛後,先後投資上百億美元。按照目前全球股市的狀況看,看好後市的巴菲特顯得那麼纖弱和孤獨,其肯定也成為“套牢一族”了,也就是說巴菲特出手的時機未必是最佳。但巴菲特卻讓我們對金融風暴有了一個很好的視角,那就是看到了“聰明錢”的運作方向,那就是明確了在危機中不必恐慌,不管全球風暴如何猖獗,但最終會過去的。如果往遠處看,一定會有暴風雨過後的彩虹在等著我們。

二、在危機中要敢於捕捉機遇。 1910年,一場特大象鼻蟲災害狂潮般地席捲了美國亞拉巴馬州的棉田,害蟲所到之處,風捲殘雲。可是當地的棉農在極度恐慌過後,又重新振作起來,他們在一片狼藉的棉田裡試著套種玉米、大豆、菸葉等農作物。結果既防治了象鼻蟲,又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。有一年,墨西哥火山爆發,索羅斯知道此消息後,立刻在芝加哥期貨市場買進穀物和棉花期貨。後來由於火山影響,美國的農作物也普遍欠收,而其期貨價格卻大幅上揚,索羅斯從中大賺了一筆。 1907年、1929年、1987年都曾發生過金融風暴,雖然股市都遭遇過暴跌,但最終還是複甦了,並出現了新的上升行情。世上沒有人願意遭遇各種危機,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絕對危機,有的只是對待危機的不同態度和行動。巴菲特在風暴中的身影告訴我們,當前股市的動盪,也許正是捕捉機遇的大好時機。

三、在熊市中要留有充足的現金。大筆買進、重拳出擊,巴菲特今年以來已經進行了280億美元的投資。近日他說,市場當前提供給我們的機會是半年或者一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現的,因此他將不斷投入資金。在全球股市的股價便宜的像白菜蘿蔔一樣時,股神卻有那麼多的現金去不斷投入,實在是令人羨慕,也值得一直滿倉的中小投資者深思。巴菲特抄底成功了嗎?從市場規律看,在美國的近代史上,歷次系統性熊市的跌幅都沒超過50%,目前美股的跌幅顯然已經接近此幅度。從中國A股市場看,歷史上曾有過四次大調整,其中1992-1994年出現過兩次跌幅分別為72%和79%,隨後的調整幅度都在50%左右,而本次調整已達到70%,也接近最大調整幅度。雖然我們無法斷定真正的市場底在何方,但可以肯定的是,目前這個點位距離真正的市場底已經很近了。

四、在低位要尋找自己的“長坡”。巴菲特在2002年-2003年期間購買了總價4.88億美元的中石油H股,5年後出手時已達40億美元,守了 5年的“長坡”,增長了10倍的“雪球”。這一次,他投資的多隻股票準備守幾年呢?雖然我們無法全部了解,但有一點是肯定的,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資理念和方式進行投資,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地去效仿。有人說“牛市炒績優,弱市炒重組”,也有人說“永遠要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”,但不管怎麼說,都應在把握市場節奏的前提下,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投資。我們應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,在低位去尋找自己的“長坡”。

《滾雪球》——新巴菲特傳記的背後故事

今秋最值得期待的圖書之一要屬《滾雪球:沃倫·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》(The Snowball: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)。該書的出版商Bantam花720萬美元買下了北美區版權,期待這本9月29日上市的傳記能賣出100多萬冊精裝本。

巴菲特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,資產估計高達620億美元。很少有金融投資家能像巴菲特那樣引起公眾如此廣泛而持久的興趣。 RR Bowker旗下的Books in Print稱目前市面上約有60本關於巴菲特的書,今年還會有十多本要出版。眼下Bantam要看看'巴菲特投資方式熱'是否有到頭的時候。

令愛麗絲·施羅德(Alice Schroeder)撰寫的這本《滾雪球》與眾不同的是,巴菲特本人同意跟這位初次寫作的作者合作。施羅德稱,巴菲特向她開放了兩個大檔案室,裡面保存了他的投資材料、信件和個人感興趣的主題的資料。施羅德又稱,巴菲特還給她提供了一封確認兩人合作關係的信,她在採訪時可以向受訪者出示該信。

施羅德初次見巴菲特是上世紀90年代末,那時她在Paine Webber任分析師,負責分析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(Berkshire Hathaway)。這位作者稱在撰書的過程中花了約2 000個小時跟巴菲特在一起,錄製了300個小時的訪談。巴菲特任董事長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位於奧馬哈,是一個擁有大量保險控股的集團。

據稱巴菲特曾說:“人生就像滾雪球,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。”書名就來源於此。

很多人相信《滾雪球》會大熱。美國最大的圖書零售商Barnes & Noble Inc.的商務書採購員戴夫·哈撒韋(Dave Hathaway)說:這將是我們今年最重頭的圖書。巴菲特身上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,他是有著獨特投資方式的最後一位名副其實的商界偶像。

蘆洲帥爸Power (康有力) ★網路行銷找Power,個人品牌的Maker★ Power 0915058626, 0913809587 個人部落格:www.101dlc.com E-mail:powerbenz@gmail.com ★蘆洲帥爸Power、網路部落格行銷教學、DLC鑽石生活世紀★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