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

“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”判釋 黃鶴昇

孔子說,“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,近之則不遜,遠之則怨”(《論語.陽貨》)。孔子這句話,為當今中國人討論傳統文化炸了鍋:反孔人士認為,孔子歧視婦女,他的學說是腐朽糜爛的封建文化,是不符合現代民主、人權社會的要求的。反孔人士的確切“證據”,直逼尊孔人士招架失守。翻開當今尊孔人士的文章,其對孔子這句話的解釋,大概有如下幾點:
一、 孔子說的“女子”是在某一環境下所說的話,是單稱,特指。并沒有代表所有的婦女。因此說孔子這句話說是歧視婦女并沒有普遍的意義。
二、 有說孔子是見南子後說這句話的,這個“女子”是單指南子,并沒有指所有的女人。這個辯稱,與上一條并沒有多太區別,也是為孔子開脫。
三、 孔子在當時封建男尊女卑的嚴密等級制度下說出那番話。這并不是孔子個人的過錯,而是反映當時的社會實況,是時代的局限性所造成的。
四、 有的解釋就鉆牛角尖了:說“女”字,在古代亦當“你”字解,“女子”也可以當作“你的兒子”解(后面有“小人”,而前面稱“女子”而不稱“女人”也是一個費解?);而“小人”,有時也指“小孩”的意思。這個解釋就顛覆了原來“女子“與“小人”的意義。
縱觀反孔與尊孔人士的防攻戰,你就會發現他們都圍繞著孔子的章句解。就是按孔子的說辭逐字、逐句進行分析。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“訓古”詮釋。這種解釋,要么精準度很高,與歷史復合;要么就產生許多歧義,眾說紛紜。本文試圖從另外幾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考察,求以能比較公允地對孔子的評價。
孔子是否對女人有偏見與傲慢?單從“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”這句話來證明,似乎證據單薄一些。我們再來看看孔子是否還有說過對女人不敬的話,就證據比較充足了。請看《論語.泰伯》的一段話:
“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。武王曰:“予有亂臣十人。”孔子曰:“才難,不其然乎?唐虞之際,於斯為盛。有婦人焉,九人而已。”
孔子是周王朝制度的忠實繼承者和發揚者。按理說,他的開國元首說過的話,是不能否定的。周武王說過他有十大功臣,其中有一個是女人,孔子就否定說只有九人。武王說這句話,是在《尚書.泰誓》里面記載的。《尚書》是記載歷代王朝重大事件的文書,相當於現代的國家歷史檔案文獻。周王朝歷代以來都沒有否認,而孔子既否定了:女人無論如何了得,都不算是人才。孔子對女人的偏見與傲慢可見一斑。
孔子為什么對女人有如此偏見與傲慢呢?我的理由是:
一、孔子所處的時代是父系社會盛行的時代。如孔子講的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就沒有講“母母”的。說明當時的等級制度,是沒有將女人排列在內的(沒有講母子關系,只有講父子關系)。周朝的封建分封制是“公、侯、伯、爵、男”五等,也沒有女人的份。可以說,在孔子那個時代,女人的地位是很低微的。孔子對女人的偏見與傲慢,是時代的悲劇,并不是孔子一人的過錯。
二、從孔子成長的家庭背景來看,孔子對女人有偏見與傲慢情有可原。
據《史記》記載,孔子是他父母“野合”而生。也就是說,孔子的母親還沒有與他父親正式結婚就懷了他并生下他。這在當時禮教森嚴的社會里,是有些不光彩的,這是否給孔子的心靈帶來創傷,不得而知。但對於以“克己復禮”為己任的孔子來說,肯定是一個尷尬。你“非禮勿動,非禮勿聽,非禮勿視”等等,一切以禮為行為準繩,而你父母既做出一些不合禮教的勾當。這確實是有些難堪的。孔子出身貧窮家庭,三歲時父親就去世。母親孤苦伶仃,不僅要日夜為家計操勞,而且也要叫孔子幫忙,做這做那。故孔子說他“吾少也賤,故能多鄙事”(《論語.子罕》)。在《論語》中,沒有片言只語記載孔子說他母親的事,也許在孔子看來,母親沒有什么值得他驕傲的,也沒有什么偉大之處。她,平平常常,辛勤勞苦一生,有時孔子做得不對,母親也會埋怨、訓斥他。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生長的孔子,能有多少母愛,從而又對女人產生巨大好感是很值得懷疑的?
三、從孔子自己的家庭背景來看,孔子對女人的偏見和傲慢與他的妻子有很大關系。
孔子育有一男一女(女兒嫁給公冶長,兒子名鯉),年輕時在魯國做過一陣子官,然後就周游列國。孔子在國外過得并不好,《史記》記載他“斥乎齊,逐乎宋、衛,困於陳、蔡之間,於是反魯。”(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,中華書局,1540頁)又說“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”(引同上書,1558頁)。孔子離家出走十四年之久,在外窮困潦倒,出生入死。可說是身無分文,根本就沒有能力寄錢回家養兒育女。他太太一個婦道人家,在家帶著兩個子女,這十四年生活是如何過的?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艱難困苦:不僅要做家務事,而且要做男人外面耕作的農務。作為一個女人,特別是一個為人母的女人,她不怨孔子才怪了。以當今現代的婚姻法來說,三年夫妻不同居,就算是協議離婚了。孔子與他的妻子、家人分居達十四年之久,這個婚姻可說是形同虛設,已沒有實質性的婚姻意義。史書雖沒有記載孔子與他太太的關系如何,也沒有半點孔子妻的史料。但我們從孔子一生的經歷、活動的史料來分析推測:孔子與他太太的關系是不那么和諧的,甚至我認為,是他太太與他的關系長期僵持,對他埋怨和不遜,才有“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,近之則不遜,遠之則怨。”的感嘆。以孔子對周禮的嚴格遵從,他“近之”的女子不可能是別的女人,而是他的妻子;而“遠之”抱怨他的女人是誰呢?當然是他的女人,與他沒有關系的女子抱怨他干嘛?我以為孔子這句話,多是他對妻子的作為感受而說的。
孔子一生為恢復周禮而奮斗,出生入死,窮困潦倒,“累累若喪家之狗”(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引同上書,1548頁)。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,他是個理想主義者。理想主義,就是不切實際,有些不吃人間煙火的味道。我們以此來觀孔子,就會對孔子有一種情同的理解。他為了他的理想,一心在外張羅奔波,照顧家庭的事就忽視了。我們以至圣先師來看孔子對人類文化的成就,就益感化出他家庭生活的悲劇來:離多聚少,夫妻不和,子女的教育也不是很成功:女兒嫁給囚犯(公冶長坐過牢),兒子早夭(只活到五十歲早孔子離世)。以此來論孔子,孔子并不算是個“成功的男人”。但以文化來論孔子,孔子是很偉大的。世界很少有一個人,像孔子那樣,享譽歷久不衰,中國幾千年的文明,都在重復著他的文化。他對中華民族的功德,是不可磨滅的。以我對孔子這句話的理解,我反倒覺得孔子是個非常欲達、寬容、文明的人。女子和小人無論怎樣對他怨恨和出言不遜,他并沒有對她們拳打腳踢,也沒有把她們休了,而是要“養”著她們,只是認為比較“為難養”而已。我們無論如何理解孔子這個“難養”,是物質的“養”還是精神文明的“教養”,這項工作都是不好做的。看看今天中國的啟蒙工作是多么艱難?爾等平民百姓(弱勢群體)與女子敢對當今的大人們抱怨和出言不遜嗎?不要說養你,等著你不是往死里打就是休掉你,有容得你亂說亂動的雅量嗎?而孔子說的女子與小人,在當年正是弱勢群體,“難養”是個現實的社會問題,由孔子點出,說明孔子的社會責任心很強,時時不忘要教養他們,只是覺得工作有些艱巨、吃力不討好,較“為難養”耳。

蘆洲帥爸Power (康有力) ★網路行銷找Power,個人品牌的Maker★ Power 0915058626, 0913809587 個人部落格:www.101dlc.com E-mail:powerbenz@gmail.com ★蘆洲帥爸Power、網路部落格行銷教學、DLC鑽石生活世紀★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